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生活休閒> 中醫師建議 秋冬養陰

生活休閒

字級

中醫師建議 秋冬養陰

【人間社記者彭日鏡 新竹縣報導】 2011-09-26
  時序進入秋天,天氣漸漸轉涼了。人體也隨著時令,呈現陽消陰長的態勢。中醫師建議﹁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順著自然的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規律,保養身體,儲備精力。
  中醫師彭李港表示,秋天宜早睡早起,早睡以避其寒,早起以受秋爽。氣候轉變,人的心情也容易受影響,所以適當的戶外活動,對心情、體力都有幫助。
  秋季氣壓高、早晚溫度低,空氣漸轉乾燥,所以秋季的保養以潤燥為主,尤其是呼吸系統的防涼、防燥。秋燥時節,不宜大補,以和為貴,重的是養肺潤燥,以清補為主。
  民眾可視身體狀況,酌用西洋參、麥門冬、玉竹、天門冬、沙參、百合等,不宜過食如鹿茸、肉桂、麻辣鍋等辛熱之品,以免加重秋燥的不適。可多飲開水補充水分,口味宜清淡。另外,按體質多吃些水果,像梨、枇杷、荸薺、甘蔗等皆可生津潤燥。
  彭醫師指出,冬天宜﹁早睡晚起﹂,保暖避寒。冬日寒邪易傷人陽氣,使人手足冰冷、蜷臥嗜眠。天氣漸冷,過敏、氣喘、心血管疾病、關節炎等疾病也容易因此加重。
  中醫重視依時令養生,順應著天地的大宇宙,調養人體的小宇宙。秋冬是呼吸道疾病、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。慎起居、節飲食、遠房幃、調情志,中老年人更要注意保養之道。
12345678910第1 / 32頁
追蹤我們